 |
信息查询 |
|
|
 |
旅游游记 |
 |
|
 |
庐山概况 |
|
|
 |
图文广告 |
|
|
|
来源:中国庐山旅游网 |
撰文:佚名 |
浏览:9663 次 |
发布:2011-4-28 |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是中国“诗圣”,唐代大诗人李白登临庐山留下的千古绝唱。至今,无论走到哪里,只要一看到瀑布,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脱口而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这首名诗,即把庐山瀑布景观推向了极致,更奠定了庐山瀑布景观在中国文学史和中国美学史乃至旅游景观学上的崇高地位——最富有诗意的瀑布。 一、庐山瀑布的美学特征 从地质学的角度来讲,庐山属地垒式断块山。由于地质的构造作用,经过亿万年的变迁,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得庐山孤山飞峙,俊伟诡特,青峰秀峦,遍布飞瀑流泉。据不完全统计,庐山风景区内,大小瀑泉就有上百处。而被历代诗人纳入眼帘,写进诗作中的名瀑名泉就有数十处之多。最近编辑出版的《庐山历代诗词全集》中的粗略统计,3560多位诗人写下16000多首诗词中,描写庐山瀑布或与瀑布有关的诗作就有2000多首。可见庐山瀑布在中国历代诗人精神世界中的俊美与灵通。 美学特征一:崇高美 古人对瀑布的理解是,瀑乃为悬流而下如布匹,故瀑也。俗话说:“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瀑布的形成,皆因山形地貌所致。明代诗人黄道周诗云:“不经乱壑莽徘徊,安得四垂瀑布来?”庐山的著名瀑布以山南为多,究其原因,主要是庐山的地形所致。山南峰多峭拔,山北较平缓。诚如南朝道士支昙谛在《庐山赋》所说:“若其南面巍崛,北背迢递。悬溜分流以飞湍,七岭重崾而叠势。” 庐山濒(长)江临(鄱阳)湖,山势险峻,植被丰茂。加之长江、鄱阳湖水汽蒸发,造成雨量充沛,给庐山瀑布带来源头活水。古人登临庐山,见天高云淡,奇峰耸立,颇有“登高壮观天地间”之感叹。若此时见悬崖上瀑布飞流直下,轰鸣壑间,一种崇山敬水的审美愉悦油然而生。且看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感受: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 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歘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 ……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正是庐山瀑布的雄奇壮观,让诗人“仰观势转雄”,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一种对瀑布崇高美的精神感悟,激发诗人的创作灵感,从而发出“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千古绝唱! 三叠泉瀑布是庐山众多瀑布中形态与气势最壮观的瀑布。瀑布之水,来自大月山,在青莲谷地缓缓流淌一段后,经过五老峰山脊,从海拔820米处的裂点石门中直冲而下,折成三叠,坠入悬崖下的深潭,故得名三叠泉瀑布。瀑布长300余米,垂直落差长达155米。正如古人所云:“上级如飘云拖练,中级如碎石摧冰,下级如玉龙走潭。” 直冲而下的三叠瀑布,如九天银河泄落,又如桀骜不驯的银龙自天而降,歘如飞电,冲入山脚深潭,溅起半天水雾,在阳光下化作缤纷彩虹。瀑布入潭的巨大轰鸣声,如雷灌耳。宋代诗人白玉蟾有诗赞三叠泉: 九层峭壁划青空,三级鸣泉飞暮雨; 落日御山红影湿,冷云抱石苍崖古。 寒入山谷吼千雷,派出银河轰千古。 …… 当代著名诗人白桦唱出三叠泉飞瀑勇往直前的奋发精神: 没有亿万吨玉碎,哪有这锦般彩虹,纱般薄雾。 你没有在悬崖上因恐惧而却步! 耸身连连三次跳跃,舍死却得到永生。 你那历经艰险和坎坷的自身, 就是一条银光闪耀的大路! 美学特征二:空灵美 庐山瀑布的雄壮气势和飘逸美态给人以美的享受,表现在精神层面就是一种空灵美。游人们来到庐山观瀑、听瀑、思瀑、写瀑、画瀑,在感悟大自然神奇的同时,思想得到升华,身心得到愉悦。仿佛庐山的瀑布水可以荡涤自己心灵的污垢,抚慰身心的疲乏。诗的意境在赏瀑审美实践中生发。 李白当年西登香炉峰,南看瀑布水,惊叹大自然的造化神工,诗中写道: …… 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 无论漱琼液,且得洗尘颜。 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宋代诗人孔武仲登卧龙庵,观卧龙瀑,久看不走,想在潭边独宿,有诗云: 两崖天划开,万古神潜伏。我来坐潭上,俯仰清耳目。 名山到能几,好景看不足。殷勤莫思归,更共潭边宿。 宋代诗人张孝祥游栖贤寺,观玉渊瀑布。见瀑布虽短却猛,响震山林。灵感而来写诗记景: 灵源直与上天通,借路来从五老峰。 试倚栏杆敲拄杖,为君唤起玉潭龙。 庐山山高壑深,许多瀑布隐匿深山之中,游人往往是闻声寻瀑。见瀑布飞流直下,银河倒挂,壑风嗖嗖,万籁空明。此时伫立瀑下,疲劳顿消,烦恼全无,完全处于物我两忘的清静空灵之境。难怪唐代诗人韦应物在观赏简寂观瀑布时会有这种感受: 岩际松风起,飘来泻尘襟。聊将横吹笛,一写山水音。 美学特征三:形态美 庐山的瀑布因地形地势的高低缓急以及水量的丰瘦而出现多姿多态的形态美。有的瀑布位于海拔高,悬崖长的险峻处,瀑布自然像九天银河飞流直下,如李白描写的香炉峰瀑布;有的因地势平缓开阔,瀑布如奔雷,喷薄滔天,如宋代大诗人苏轼和清代王士祯描写的三峡涧瀑布:“况比百雷霆,万世与石斗。深行九地底,险出三峡右”(苏轼);“五里闻瀑声,轰若车千辆。溪回见飞瀑,穹若虹百丈”(王士祯)。有的瀑布因崖高壁峭,瀑布飞泻,宛若珠帘垂挂,如庐山东南的“玉帘泉瀑布”、“谷帘泉瀑布”。瀑布水在阳光的照射下,似玉帘,似谷帘悬挂。 元代诗人杨维桢于甲申年的8月16日秋夜,梦游庐山观瀑。写下《庐山瀑布谣并序》: 银河忽如瓠子决,泄诸五老之峰前。 我疑天仙织素练,素练脱轴垂青天。 便欲手把并州剪,剪取一幅玻璃烟。 相逢云石子,有似捉月仙…… 诗人把五老峰前的瀑布疑作仙女织成的白布帛,素练脱轴垂天。诗人手持并州利剪,剪取的却是一幅宛如玻璃的轻烟。 清代诗人曹龙树描写金轮峰下的玉帘泉瀑布: 涛悬玉箔白天开,高挂金轮百丈嵬。 镇日不教人卷起,初春每误燕归来。 宋代诗人陈舜俞《谷帘泉》诗云: 玉帘铺水半天垂,行客寻山到此稀; 陆羽品题真黼黻,黄州吟咏尽珠玑。 瀑布水落悬崖,坠石飞溅,如垂水晶玉帘,就连春燕也误以为找到旧时的人家。 庐山瀑布似银河、似飞龙、似奔雷、似素练、似玉帘、似谷帘……多姿多态的瀑布给人以无穷美的享受。 美学特征四:韵律美 庐山的瀑布有一种奇特现象:名称大都与泉、潭有关。三叠泉瀑布、玉帘泉瀑布、谷帘泉瀑布、报春泉瀑布、碧龙潭瀑布、黄龙潭瀑布、卧龙潭瀑布…… 泉为瀑之源,瀑为泉之体。由于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有的瀑布由几处泉水汇合形成,有的则是由数处峰壑山谷的溪水会流成瀑。为此,有的瀑布飞流急喷,轰轰然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有的瀑布则因水量小而垂帘缓降,水落岩壁,飞珠溅玉;有的瀑布如素练脱轴,一瀑飞泻;有的则是三叠奔流,双龙入潭,表现出一种独特的韵律美。明人王世懋描写三叠泉瀑布“飘者如雪,断者如雾,缀者如旒,挂者如帘,散入崖足,森然四垂,涌如沸汤,奔如跳鹭……”作者运用飘、断、缀、挂、散、垂、涌、奔,8个动词把三叠泉瀑布的韵律美描写的美仑美奂。 二、庐山瀑布的旅游价值 其一、观赏价值。庐山瀑布极佳的美学特征,决定了庐山瀑布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首先是观赏价值。山因水秀,水因山活。有了瀑布,庐山更添灵气。春山观瀑,崖秀花红,黄云紫雾,若见瀑布飞流,更有“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唐徐凝诗句)之感。夏山观瀑,山外赤日炎炎,山里清凉世界。一近瀑处,顿会感觉“高岩蔽赤日,深谷来悲风。乱沫散霜雷,古潭摇清空”(苏轼诗句),“谷中鸣百雷,林外漱寒玉”(孔武仲诗句)。秋山观瀑,遍山红叶,层林尽染。进山观瀑,见瀑飞悬崖上,泉在林间流。松声、瀑声、泉水叮咚声,声声入耳。此时你会欣赏到“泉舂石窦千秋白,风扫松桥六月凉。泼泼小鱼生处乐,溅溅馀濑静中忙。尘襟正欲留潇洒,坐听清音到夕阳”(宋孔武仲诗句)。冬山观瀑,水瘦山寒,冰天雪地。寒冷的气温将瀑布凝固,此时瀑布“已是悬崖百丈冰”(毛泽东诗句)。你会欣赏到另类的壮观瀑布——冰瀑。 其二、科普价值。山间瀑布全与地质水文有关。地质学家把瀑布景观视作水体景观。瀑布的产生发展演变与当地的地质演变史密不可分。当年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在庐山考察,常从瀑布周围的山形地貌中发现第四纪冰川遗迹。唐代“茶圣”陆羽在庐山观瀑品泉,审定谷帘瀑泉为“天下第一泉”、三峡涧瀑泉为“天下第六泉”。把瀑布的景观要素与文化要素紧密结合,从科学的角度加以研究、宣传,提升瀑布的美学价值。 其三、开发价值。庐山的瀑布众多,既是旅游观光的极好景点,亦是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开发价值颇高。首先,在保护景观资源的前提下,对瀑布景观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其次,发掘瀑布景观的文化内涵,注重把瀑布的“故事”讲活,讲生动,让瀑布在历史长河中源远流长。第三,注重瀑布关联性的开发与整合。把对瀑布观赏游的单一性,上升到休闲度假、科普考察、文学创作的高层面来考量和开发,使之产生高附加值的经济效益。 可以相信,瀑布旅游将成为中国休闲度假旅游市场中最具特色的新产品。而庐山瀑布这个最富有诗意的瀑布将是其中的亮点。 |
|
|
|
|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庐山旅游网”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庐山旅游网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庐山旅游网”的文章其版权归庐山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庐山旅游网编辑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均来自网上收集并已注明来源,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4.欢迎您在线投稿。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