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林路68号----"莲花山房",庐山别墅代表作之一,1934年张学良,1946年宋子文住过的地方。 本世纪20年代,美国人在太平洋那边的本土,建造了摩天大楼群,来给他们短短的国史"描龙画凤".然而,另一位美国人却在庐山别墅的门首,放了个古罗马在公元二世纪流行的"圆球".极大的反差!仿佛这位美国人无可奈何地承认美国文化没有自己的根。 这位美国人叫雷魁尔.他1921年在原’第一永久路"230A号(今普林路68号)建造了一栋一层石构的别墅。 您沿着隧道对面的普林路的石阶而上,穿过公路,往北,可以看到一对用小块乱石砌的方形石门柱.您进门,沿石阶而上,令您撑眉睁眼而观看的,便是那显现于松林之间圆球形红色屋面.好似一朵含苞羞涩的莲花。 这便是此别墅外观最个性化的视觉刺激。 在敞开式外廊之上,放着一个半球形的屋顶,此屋顶与主体的四坡水的屋面,形成直线与弧形,高与低的强烈而生动的对比."半球"以四根圆形石柱支撑,有雕刻成花瓶的石斗,方形石础.这些细节,既与"半球"有旋律上的联系,也与北立面的封闭式外廊的石斗,石柱,石础取得一致.而西南位置的封闭外廊的装饰要简单一些,以块石砌成的方形柱子.大抵因为大门设在北面,这西部偏南位置的外廊为次罢.这内涵里,有一种秩序感,主次大有分别.门窗皆为方形.设计师太懂得建筑自己的敏感性了.如果再用拱形门窗,必然分散到圆球屋面的审美注意力.连与平面是半圆的敞开式外廊呼应的客厅的三面墙,也不再使用弧形,而是等腰梯形.设计师"画龙点睛"的意识相当清醒,对构成此别墅个性的半球屋顶及外廊的弧形石栏杆.相当珍爱.不再滥用弧形结构了。 使用"圆球"来造成建筑的高潮,精神,在西方建筑史上当追溯到公元二世纪的古罗马宗教膜拜诸神的庙宇.不过,那时,圆是惜墨如金地使用在神庙的正殿.半球形的穹窿之下,厚墙上开有神龛.多柱支撑的半球的外观,不但宏伟,且加强了宗教的神秘感。 后来,许多世俗建筑中,借鉴"圆球"符号,也是用在建筑物的中心或类似于"正殿"那样的统帅的地位。 雷魁尔别墅把1700年盛行的"圆球"符号,从地中海捡来,搬上了庐山.不过,设计师深深地懂得如果重复古典或近代的千千万万的脚印,将会使他走向怎样的可悲可叹的境地.此别墅不是神庙,于是,这圆球不再是主体.设计师只是把它放在主立面的边缘.仿佛是让这个球沿着平缓的屋面滚下,然后恰到好处地止在廊亭之上.于是,这个"圆球"不带有宗教意味,也不是世俗建筑中的争坐头把交椅的"英雄"了,而纯粹是美学上的一个轻松,诙谐的小品,一首如松林间蝉鸣的悠悠小诗。 这个托着红色的半球的敞开式外廊,处于高坡,180度视角,收尽了多少慑人心魄的美景流云,它在庐山数以千计的别墅中,绝无仅有。 此别墅的北立面的敞开式外廊的檐下装饰,窗格图案,制作精细,典雅,又为以古典风格为底蕴的整体增色。 漫步庐山别墅群,若遗漏了雷魁尔别墅,则为一大憾事.您不会吧? 此别墅在30年代初,售予中国人.这位业主按照自己的审美观,命名为"莲花山房,"并在界碑石上刻下了此名。 1934年7月下旬,9月上旬,国民政府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张学良,上庐山在此下榻.1946年7月至9月,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宋子文亦在此住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