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查询 |
|
|
|
旅游游记 |
|
|
|
庐山概况 |
|
|
|
图文广告 |
|
|
|
来源:中国庐山旅游网 |
撰文:胡业清 |
浏览:3286 次 |
发布:2010-10-13 |
慧远(334-416)东晋雁门楼烦(今山西原平县)人。21岁那年,与弟慧持在恒山百仁严拜高增道安为师,削发出家。听了道安讲说《般若经》,“豁然而悟”遂心怀宏愿,研读佛经,努力精进,佛学造诣日益精湛。 慧远于晋武帝太元六年(381年)奉道安之命,沿襄阳、荆州东下,来到庐山宣扬佛法,时年47岁。当他来到浔阳时,“见庐峰清静,足以栖息”,就决定安居下来。于太元六年,在江州刺史桓伊的帮助下,就在庐山创建了东林寺,自此一住三十余年,直到离开人世。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慧远讲学不辍,一直到晚年仍执经登座,僧徒无不肃然起敬。庐山著名景区锦绣谷、石门涧等处都留有他的讲经台。慧远善诗会文,著有《庐山东林杂诗》、《庐山记》、《游庐山》等。 在东林寺修行的三十多年中,慧远坚持潜心研读佛籍,竭力宏扬佛法。平日,除广开门路,聚众讲学,为众徒讲说《般若经》、《法华经》外,主要是集中精力,研究佛学。他主张以佛学为主,儒玄为辅,创立净土宗。这种“净土宗”,又称莲教。据佛书说,所谓“净土”,即指干净的土地,又称“极乐世界”,是讲经成佛较易的一个法门,只要一心一意多念几遍“阿弥陀佛”,死后就可转生净土,脱离苦海。据《莲宗宝鉴》记载,兴盛之时,庐山师陡“往来3000人,真信之士123人”。其中培养和造就了如慧宝、慧要、慧观等一大批高僧贤徒。他的“净土宗”在江南流传甚广。1600多年的寺院香火盛延至今,他与庐山的情结,留下了美好传说。 东林寺和慧远,至今仍有许多佛门佳话流传。在建立东林寺的时候,由于缺乏建筑材料,慧远天天都在发愁。突然有一天晚上,雷鸣电闪,下起了倾盆大雨,所有的僧人都被困在屋中,不能出去。第二天,雨过天晴,平地上出现了一口池塘,水面上浮了很多木材。慧远认为这些木材是神为东林寺运来的,他让人用这些木材盖成一座大殿,并称这座大殿叫“神运殿”,那口浮起木材的池塘,被称为“出木池”。 东林寺前有一个白莲池。池中清波荡漾,绿叶托着朵朵白莲,分外的幽静清雅。这白莲池是东晋名士谢灵运凿的。谢灵运是东晋著名政治家谢玄的曾孙,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外甥,才华横溢,高傲自负。他来到庐山,要求加入慧远创立的白莲社。慧远却没有答应,慧远对谢灵运说:“你的心性太杂,还是先凿三个莲池,等到你的心能象莲花一样洁净,才能入社。”谢灵运没有办法,只好开凿三个莲池,才被准许进入了莲社。慧远和谢灵运交谈之后,互相钦慕,结为深交。慧远圆寂之后,谢灵运非常悲痛,专程从建康(今南京)赶到庐山,为慧远作墓志铭。 历代古人曾这样评价:“……东晋以前无言庐山者,白莲社盛开,高贤胜流,时时萃止。庐山之胜,始闻天下,而山亦遂为释子所有,迄于今梵宫禅字,弥满山谷,望东林皆鼻祖也。”这样看来,庐山得以闻名天下,是与慧远和东林寺密不可分的。 |
|
|
|
|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庐山旅游网”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庐山旅游网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庐山旅游网”的文章其版权归庐山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庐山旅游网编辑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均来自网上收集并已注明来源,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4.欢迎您在线投稿。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