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信息查询 |
|
|
 |
旅游游记 |
 |
|
 |
庐山概况 |
|
|
 |
图文广告 |
|
|
|
来源:中国庐山旅游网 |
撰文:张跃 |
浏览:5000 次 |
发布:2010-10-13 |
庐山是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和中国首批国家地质公园,具有丰富的地学景观。 庐山是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的诞生地。1931年中国著 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到庐山进行地质调查,首次发现了庐 山及其附近存在着大量冰川沉积物及冰川遗迹地貌,随之对 庐山进行了多次深入调查,并于1933年发表了《扬子江流域 之第四纪冰期》。这是中国地质学家在中国大陆东部首次发 现的第四纪冰川。庐山特别发育的伸展构造,形成了庐山变 质核杂岩构造和断块山。庐山处在华南扬子地块北端,侏罗 纪至早第三纪,大陆地壳处于强烈的伸展状态,大规模陆壳 重熔型花岗岩侵入,庐山地区在这种水平与垂直力的作用 下,庐山呈现不断上升的状态,处于盆岭构造的发展阶段。 在距今两千多万年前的喜马拉雅运动晚期,庐山便形成了现 今断块山形态。以伸展构造为主体,伴随庐山出现的断块山 构造和变质核杂岩构造,组成了庐山地学景观的又一特征。 庐山独特的多成因复合地貌景观。新构造运动使庐山形成了 断块山构造,断崖地貌景观在山体四周到处可见,尤其是东 西两侧,这是山体构造上升的体现。庐山山顶相对平缓,古剥蚀面表现明显。庐山进入更新世后,出现了第四纪冰川活 动。受第四纪侵蚀作用,全山又出现了许多冰斗、冰窖、U 型谷、冰坎、冰阶、冰刃脊和角峰等冰蚀地貌景观。构造运动作用与冰蚀作用两种作用的叠加使庐山更显得雄峻奇险。中国古代诗人苏东坡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 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就是这种写照。 |
|
|
|
|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庐山旅游网”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庐山旅游网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庐山旅游网”的文章其版权归庐山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庐山旅游网编辑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均来自网上收集并已注明来源,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4.欢迎您在线投稿。 |
|
|
|
|